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经济在其中占首位,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

    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图1)

    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以为中心,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康乐和发展为中心,解决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问题。

    由此看出,二者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当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和排放的废弃物没有超过资源生态经济及环境承受能力的极限时,既能满足人类对物质、能量的需要,又能保持环境质量,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加之生态系统又能通过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环境自净能力,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正常运转。

    可持续发展(图2)

    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上世纪90年代,看了不少英文材料。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含有经济、社会、文化和资源环境(四者构成椅子的四条腿);英国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有186个指标。

    20159月通过、2016年实施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含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

    延续了201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峰会提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的认识,将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消除极端贫困放在第一位。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

    一是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这一点,可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关,追求平等、人权等话题是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强调的重点。

    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基础。我国多年在国际舞台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争夺发展权,本质上也是争取经济发展权利。

    三是以资源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主要要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多年来推进的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均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